3)第三百四十九章 吐故纳新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嬅。

  大道无形,宽厚待人,没有颓废,没有沮丧,只有坚毅的不屈。

  杨千嬅崇敬的看着眼前年近五十的竺可桢。

  竺可桢一张一张的翻阅着杨千嬅拍摄的根据地照片。

  杨千嬅离开姚公庙之时,携带了大量治疗痢疾和疟疾和药品,药品第一时间就被分发到患病的师生手中,翻阅完毕照片,竺可桢说道:“很感激文将军援手之情,也感谢杨部长携带馈赠的药品,但是校舍搬迁,事重需议,我不能立刻回复杨部长”

  杨千嬅正色说道:“军团长原本欲随行拜访竺先生,但军情繁忙,军团长分身乏术,但军团长反复叮咛一定要托言给竺先生”

  竺可桢涵养的点点头说道:“鄙人洗耳聆听”

  理顺思路,杨千嬅说道:“军团长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兴国之根,强国之源;国无土可纳教育之地,是军人之耻辱,军团长愿以军人荣誉,保浙大在根据地安心授学,待国家安稳,浙大如若搬迁,举国之地,任意选择,汉华军愿意担负重建之责,军团长恳请竺先生为国民未来考虑,孙先生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军团长引用梁启超先生之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这一切决定于强国首先强教”

  “强国首先强教”竺可桢细致聆听,慢慢体会着杨千嬅转述的文建阳之言。

  半响,竺可桢说道“杨部长,我会认真思考文将军的邀约。站在个人立场,我很感激文将军的援手义举,汉华军在长江南北的战事,我们也有耳闻,确实如你所言,在全国抗日形势江河日下之际能主动向兵盛的日军攻击的部队寥寥无几,长刀所向,侠者亮剑,非凡人所能比拟,而如今皖南太平,也说明文将军的兵强保民安的魄力,不穷兵黩武,不拥兵自重,不涂炭生灵,文将军算是怀仁天下,最为可贵的就是文将军心系民生,关注教育,大力革新,发展经济,这让我不得不重新理解文将军金戈铁马铁血征战背后的思维,给我一夜的时间,明天给你答复”

  杨千嬅点点头说道:“杨千嬅希望先生大局为先,国家为重,浙大需要安稳的授学环境,国家需要自己栽培的人才”

  点点头,竺可桢言语一转说道:“杨部长,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放弃报社记者的身份加入汉华军”

  轻叹一声,杨千嬅说道:“抉择来自于对文将军的一次采访,记者,讲究的就是事实说话,笔能呐言,文能吐声,但是当这种权利被剥夺或者被意志控制的时候,他就成为蒙蔽事实,助纣为孽的工具,当一名记者在考虑立场,是为国家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他的性质便发生了本质的区别,人民属于国家,国家是人民的依存,人民又是国家的基石,而记者在思考国家和人民利益孰轻孰重的时,人民和国家便站在了对立层,人民渴望事实,政府要掩盖事实,百姓渴望知道真相,政府又杜绝真相告白天下,更有记者成为政府掩盖事实工具,如此以来,会有什么结果,虚假替代了事实,谎言掩盖了真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亡,但在汉华军,我看到的一切恰恰相反,没有欺骗、没有谎言,军队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百姓同样推心置腹拥护军队,竺先生,你无法想象当我看到一个前一刻还在战场和日本人浴血厮杀,后一刻却奔走在根据地为经济建设,民生安稳忙碌的将军时内心的感受,文将军说,部队来自于民,存在于国,军队不属于个人,属于人民和国家,文将军还说一个透明的政权的需要各阶层的监督和建议,军队也是。对文将军的采访,与其说是我在了解汉华军和文将军,倒不如说是我自我的一次升华。不怕您笑话,是我主动请辞,自己心怀忐忑之情找到文将军,弃笔从戎。”(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gh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