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七十四章 动荡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

  首先是山东界内的伪军被汉华军一到而空,日军盘踞在城市和交通要道高筑墙,低姿态,昔日隔三差五的扫荡行动荡然无存,八路军失去了外忧,效仿汉华军一样攻坚城市又不具备实力,因为华北日军的调动,翼、晋区域八路军的压力极为减缓,两地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迅捷,事态喜人。再次就是汉华军进入莱芜、泰安,日军退守,理应是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最佳良机,但结果恰恰相反,因为汉华军的威望和安徽、鲁东南以及苏北区域的富庶,和安徽依山傍水的山东界内百姓更加认可汉华军。

  汉华军几乎每到一地,随之而来的就是粮食、建设、土地、工作,而且温和的手段能从上到下得到各阶层拥护,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八路军兵员的急剧减少,父母更乐意将子女送往汉华军,因为汉华军家属有福利待遇,在生儿养老的传统观念厚重的思维中,汉华军规定

  如若士兵战场阵亡,民政部担负烈士家属赡养问题的决策更能让百姓接收,再次就是汉华军有远高于国军士兵的军饷待遇,这也是吸引百姓参军的原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汉华军精良的装备和彪炳辉煌的战绩。

  原本被百姓热捧的八路军政工干部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感受到一种春风未见骨又寒的清冷。

  责怪百姓吗?不能,谁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责怪汉华军吗?也不能,汉华军不强抢豪夺,也从不过问八路军根据地军队任何军事行动和治民手段,八路军可以在汉华军任何地界活动。至始至终,汉华军都是一种安心施民,让百姓自由选择的态度。

  随着汉华军在泰安、莱芜等地免费教育制度的实施和建设规划的招工,百姓催拥汉华军的现象与日加重,儿童免费教育,青年男女免费培养技能入工厂拿薪酬,土地改制,农民田耕,根据地农业专家入农村指导改良播种方式,赠送优良品种,兴建水利,都是看得见的一项项利民设施。

  百姓的想法简单而单纯,至少在这个年代不能将百姓的意识思维拔高到从政党属性方面去思考选择的程度,百姓眼中,都是打鬼子队伍,何必分彼此。

  但士兵觉悟有高低,政权代表的就是利益和斗争。

  看着自己一点点含辛茹苦发展的群众根基流失向汉华军都有一种气闷的情绪。

  矛盾自然而然的形成。

  王稼祥和周恩来在返回延安之时曾特别叮嘱朱瑞不得同山东界内汉华军产生任何形式的冲突,在朱瑞的强力干涉和大量政工干部思想指导下虽然没有爆发冲突,但这种不满的情绪确实层层不断的反馈到延安。

  王稼祥、朱德、博古都在凝思自山东传送而来的电文报告。

  “文建阳,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主席的一声感叹打破了沉默。

  

  请收藏:https://m.gh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