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阳_汉末皇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短短一日,便有数千人愿参军,可见“丹阳兵”能在汉末那么出彩,可不是没有缘由的。

  对此,伏泉在仔细筛选,用了两日功夫,依旧用当初挑选板楯蛮兵的标准,以“披重甲,持大盾刀矛,携劲弩,带十日口粮,半日行百里”来挑选了千余兵卒,合自己原本麾下兵马里,其中还能再战者共三千人。

  兵贵精,而不在多,这是伏泉的一贯准则,其实若非是时间不够,等到其他远处闻讯前来应募的百姓前来,估计能符合条件的人还有更多。至于募兵所需的钱财,枞阳这小城自然凑不出来那么多,伏泉只是从其府库取来一部队暂与成功应募百姓,剩下钱财都是打了白条,盖了自己官印,承诺平乱之后,让庐江郡署府库,补回亏欠。

  这招效果很好,毕竟伏泉可是用官印来打了白条,自然是在有政府公信力以外,还有自己的个人清名。终归如果平乱之后,伏泉和庐江郡官署不兑现承诺的话,庐江郡官署或许关系不大,但伏泉自己的名声可就会臭了,所以那些成功应募的百姓倒也不怕伏泉耍赖。

  至于庐江郡郡署那边平乱后,会不会答应自己这看似有些无理的要求,伏泉却是不太担心。毕竟,论公的话,自己有着刘宏的命令,大军所需钱粮由沿途州郡补给,现在自己休整要钱要粮,庐江郡署就是砸锅卖铁也得给自己凑齐;论私的话,自己和现任庐江郡太守陆康渊源颇深,而且自己舍了荆州叛军,远奔庐江支援,也是受了他邀请。再加上自己是助陆康平乱的,在公在私,这庐江郡署都得给自己把这欠下的钱粮还了。

  枞阳城西,有一座巍峨大山,名为达观山,山巅之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上面有两块天然痕迹,酷似一双大脚印,名为射蛟台,这石台名气颇大,相传为前汉汉武帝在此用箭射蛟龙而得名。

  相传前汉元封五年,冬日,汉武帝出驾南巡,他沿江而下,抵达枞阳时,忽见江水泛滥成灾,波涛汹涌。汉武帝登上枞阳江岸边达观山,他怀疑江中有蛟龙在兴风作浪,于是捻弓搭箭,射向江中,顿时风平浪止。当时汉武帝非常兴奋,即兴《盛唐枞阳之歌》记载此事,后人因此事便为这石台取名为“射蛟台”。

  此时台上有一年轻将领正带其他几名将帅看着台下的滚滚江水,议论军事,现在距离汉军在枞阳休整,已过三日。

  现在在这射蛟台上议论军事的几人不是别人,正是伏泉和他麾下的几名心腹将领,看他们此时的脸色,却是极其不好,想来前方战事十分不妙。

  “君侯,斥候来报,黄穰贼军三日以来,麾下各部轮番围攻攻舒县,昼夜不息,攻势甚急,据闻贼军已有数次攻上城头,皆被陆庐江带兵击退,如今情势危如累卵。”

  “元封五年冬,汉武帝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摘选自《史记·孝武本纪》

  “(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摘选自《汉书·武帝纪》

  “(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唐润泽。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摘选自《汉书·武帝纪》

  请收藏:https://m.gh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